- 電話:+886-7-3121101 ext 2667
- 傳真:+886-7-3215845
- 信箱:hywang@kmu.edu.tw
- 學歷:
-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研究所 博士
-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研究所解剖組 碩士
- 台灣大學 復健醫學系 物理治療組 學士
- 學術專長:
- 兒童物理治療
- 動作發展及控制
- 評估量表的建立
- 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
- 肌肉萎縮症患者的評估及訓練
教學
主負責專業課程
- 大學部一年級:動作發展學、早期療育導論
- 大學部二年級:兒童發展學、基礎物理治療學/實習(一)
- 大學部三年級:小兒物理治療學、小兒物理治療學實習、特殊兒童動作訓練
- 大學部四年級:實證物理治療學
- 碩士班一年級:物理治療研究法、專題討論(二)、動作發展研究特論、兒童早期療育特論
參與其他專業課程
- 大學部二年級:肌動學、物理治療倫理學、基礎物理治療學/實習(二)
- 大學部三年級:物理治療學臨床見習、早期療育實務
- 大學部四年級:物理治療臨床實習
- 碩士班一年級:專題討論(一)、專題討論(三)、物理治療評估學特論
研究
主持的研究計劃
- 探討身心殘障兒接受復健醫療的情形及建立多元復健醫療之需求性與可行性
高雄醫學院86年度校內補助計畫86年01月~86年12月 - 高雄地區發展遲緩兒童早期鑑定家庭狀況評估與相關因素的探討
國科會87年度專題研究計劃(NSC 88-2314-B- 037-091)87年08月~88年07月 - 建立發展遲緩兒童家長使用監測評估量表及使用流程模式並探討其對早期療育相關效果的影響
國科會89年度專題研究計劃(NSC 89-2314-B- 037-136)89年08月~90年07月 - 發展遲緩兒童接受物理治療之效果測量
國科會90年度專題研究計劃(NSC 90-2314-B- 037-097)90年08月~91年07月 - 建立發展遲緩兒童生活品質量表及探討其評估療育介入效果的功能
國科會91年度專題研究計劃(NSC 91-2314-B- 037-332)91年08月~92年07月 - 發展遲緩兒童動作成長曲線與動作功能改變之結構方程模型
國科會92年度專題研究計劃(NSC 92-2314-B- 037-063)92年08月~93年07月 - 失能兒童的體適能治療計劃與其效果的研究
高雄醫學大學94年度教師專題研究計劃(KMU MO94005)93年11月~94年07月 - 促進腦性麻痺兒童上肢功能對其整體動作能力的影響
國科會94年度專題研究計劃(NSC 94-2314-B- 037-017)94年08月~95年07月 - 探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之運動功能及適應性行為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94年度專業人員專題研究計畫 (4N-15) (計劃指導人)95年01月~95年12月 - 台灣腦性麻痺兒童的健康相關生活品質
高雄醫學大學96年度教師專題研究計畫(KMU MO96004)95年12月~96年07月 - 脊髓肌肉萎縮症患者運動功能評量方法的信度、效度及反應度分析
國科會96年度專題研究計劃(NSC96-2314-B037-058)96年08月~97年07月 - 唐氏症兒童與青少年知覺動作表現的特性與適應性
國科會97年度專題研究計劃(NSC 97-2314-B- 037-040-MY2) (2年期)97年08月~99年07月 - 兒童發展聯合評估專業資源調查計畫
行政院衛生署委託研究98年8月~99年4月 - 脊髓肌肉萎縮症患者臨床徵狀的相關因素及改善動作功能的介入模式
高雄醫學大學100年度教師專題研究計畫(KMU-M110013)100年12月~101年12月 - 脊髓肌肉萎縮症患者裝具背架的材料分析及製備
中山大學與高雄醫學大學研究(NSYSUKMU102-P001)102年1月~102年12月 - 國內12歲以下兒童隨年齡接受復健治療診次的變化情形 高雄醫學大學106年度教師專題研究計畫(KMU-M106035)106年1月~106年12月
- 結合數位教材於動作發展學課程之學生學習歷程研究 教育部TB0380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107年8月~108年7月
- 兒童早期療育課程的跨領域社區需求服務實踐研究。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108年8月~109年7月。 - 臨床見習課程的歷程檔案導向學習和評估。
科技部(109-2511-H-037-007-)109年8月~110年7月。 - 建立兒童早期療育跨領域學程的核心能力架構及學習成效評估。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110年8月~112年2月。 - 物理治療臨床教育課程核心能力的培育與學習成效評估的實踐應用。
科技部111年8月~113年7月。
參與的共(協)同主持研究計劃
- 以Hydroxyurea針對脊髓肌肉萎縮症進行一隨機、雙袖、安慰劑對照之臨床試驗 (協同主持人)
衛生署臨床藥物試驗研究(DOH96-TD-I-111-TM013)97年4月~98年12月 - 評估以GSK2402968治療裘馨氏肌肉萎縮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之第三期、隨機分配、雙盲設計、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 (協同主持人)
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委託試驗(DMD114044)99年3月~101年5月 - Validating the Chinese version of Cerebral Palsy Quality of Life for Children (C-CP QOL-Child) using Item Response Theory Models (協同主持人)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pplication for ARC Research Fund 100年5月~101年6月 - 一項開放標示的延伸性試驗,探究GSK2402968對裘馨氏肌肉萎縮症患者的長期性、耐受性及療效 (協同主持人)
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委託試驗(DMD114349)101年5月~103年2月 - A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Phase 3 Tril of Tadalafil for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協同主持人)
台灣禮來股份有限公司(H6D- MC- LVJJ)102年10月~103年10月
經歷與服務
現職
- 高雄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教授
- 高雄醫學大學 附設中和醫院 復健科 加聘物理治療師
- 高雄醫學大學 附設中和醫院 小兒科 加聘物理治療師
經歷
- 高雄醫學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副教授
-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神經科學碩士班 副教授
- 高雄醫學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助理教授
- 高雄醫學院 復健醫學系 物理治療組 講師
- 高雄醫學院 復健醫學系 物理治療組 助教
- 台北市馬偕醫院 復健科 物理治療師(74年8月~76年7月)
服務
- 台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 理事(91年~97年3月)(103年3月~112年3月)
-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 常務理事(97年3月~107年3月)
- 台灣脊髓肌肉萎縮症病友協會理事(94年度~111年度)
- 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顧問(101年10月~103年4月)
-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高雄暨屏島區服務使用者申訴評議委員會 委員(102~103年)
- 高市政府社會局召開高雄市兒保個案個案研討暨協調會議 委員(98年)
- 伊甸高高屏區服務使用者申訴評議委員會(97~99年度)
- 高高屏伊甸早期療育中心專業人員服務輔導團(97年)
- 伊甸鳳山區兒童早期療育發展中心 跨專業團隊服務模式 督導(97年)
- 高雄市物理治療師公會理事/教育委員會主委(94~95年度)
- 高雄市學前特教班專業團隊 評估諮詢委員(90~95年度)
- 行政院衛生署早期療育 諮詢委員會委員(94年度)
-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 兒童福利促進委員會委員
- 高雄市腦性麻痺服務協會 理事 (91~93年度)
-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鳳山早療中心專業團隊 諮詢委員(90~92年度)
著作
期刊論文
- 王慧儀。碩士論文:下肢固定後大白鼠比目魚肌中神經運動終板的形態塑變。1993年6月。
- 王慧儀*,張志仲,宋雲通,林永哲。中風一年後功能恢復的程度與有關因素之關係。高雄醫學科學雜誌 1991年,第7卷,第3期,第136-143頁。
- Wang WY*, Liu KM. Morphological remodeling of the motor end plate in rat soleus muscle after limb immobilization by casting.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1995; 11(2): 56-61.
- 王慧儀*,張志仲,周映君。台灣高雄、台南地區醫院治療中腦性麻痺兒與唐氏兒早期發現及早期復健治療的因素探討。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 1996年,第21卷,第3期,第145-151頁。
- 王慧儀*,張志仲。探討殘障兒童家屬執行居家治療計劃所面臨之問題。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 1996年 第21卷 第4期 第215-222頁。
- Wang WY*, Chang JJ. Effects of jumping skill training on walking balance for 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or Down syndrome.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1997; 13(8): 487-495.
- Wang WY*, Chen SM. Balance and muscular strength in normal children aged 9-12 years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1999; 15(4 ): 226–233.
- Wang WY*, Jong YJ. Parents’ psychosocial problems influencing the continuity of early intervention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2000; 16(12): 620-625.
- 王雅瑜,李淑貞,孫世恆,王慧儀,白偉男,林素華,鄭振璋,戴似芳。台灣地區身心障礙學生之物理治療專業服務現況調查。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 2001年,12月,第26卷,第6期,第277-289頁。
- Wang WY*, Ju YH. Promoting balance and jumping skills in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SSCI) 2002; 94:443-448.
- Wang HY, Yang YH, Jong YJ*. Evaluation of muscle strength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2002; 18(5): 241-247.
- 王慧儀。運動功能發展遲緩兒童復健治療的效果測量。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 2002年,10月,第27卷,第5期,第231-237頁。
- Wang HY, Ju YH, Chen SM, Lo SK, Jong YJ*. Joint Range of Motion Limita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Archive of Physical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SCI). 2004; 85:1689-1693.
- Wang HY*, Jong YJ. Parenting stres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04; 20(7): 334-340.
- Wang HY, Yang YH*. Evaluating the Responsiveness of Two Versions of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rchive Physical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SCI) 2006; 87:51-56.
- 王慧儀。博士論文:發展遲緩兒童之運動能力與相關因素的探討。2005,6月。
- Ju YH, Lee SJ, Lo SK, Wang HY, Chu HC, Lin JH*. Self-perceived Quality of Life for Adolescents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a preliminary study.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2006; 22:271-276.
- Wang HY, Lo SK, Lee SJ, Teng YL, Shih CY, Lin JH*. Self-Perceived Quality of Life for Adolescents in Taiwan. Formosan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2007; 32(1):1-7.
- Lin JH, Ju YH, Lee SJ, Lee CH, Wang HY, Teng YL, Lo SK. Do physical disabilities affect self-perceived quality of life in adolescents?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SCI) 2008, 1-8
- Liang WC, Yuo CY, Chang JG, Chen YC, Chang YF, Wang HY, Ju YH, Chiou SS, Jong YJ*. The Effect of Hydroxyurea in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Cells and Patients. 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 (SCI) 2009;31;181-188
- 王慧儀、徐靜怡、李淑貞、朱允慧、林昭宏*、盧成皆。肢體障礙兒童主觀感受生活品質的影響因素。Formosan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2009;34(4):227-34.
- 劉文瑜,李淑貞,廖華芳*,鄭素芳,王慧儀,孫世恆,成戎珠,黃維彬,羅鴻基,潘懿玲,洪千婷,藍婉淑,葉采青,吳雪玉。兒童物理治療專科相關能力要求標準的文獻回顧與建議。物理治療雜誌 2009;34(6): 372-382。
- Wang HY, Cheng CC, Hung JW, Ju YH, Lin JH, Lo SK*. Validating the Cerebral Palsy Quality of Life for Children (CP QOL-Child) for use in Chinese populations. Neuro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SCI) 2010;20(6):883-898.
- Chen TH, Chang JC, Yang YH, Mai HH, Liang WC, Wu YC, Wang HY, Huang YB, Wu SM, Chen YC, Yang SN, Jong YJ*.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hydroxyurea in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Neurology (SCI) 2010;75(24):2190-2197.
- Wang HY*, Huang TH, Lo SK. Motor ability and adaptiv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SCI) 2011; 27:446-452.
- 王慧儀*,廖華芳,廖雅芳。兒童發展聯合評估服務的專業資源現況。物理治療學會雜誌 2011;36: 305-314。
- Tsoi WSE, Zhang AL, Wang HY, Tsang KLV, Lo SK*.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 trials. Child: Care, Health & Development (SCI) 2012;38:21-31.
- Wang HY*, Chen CC, Hsiao SF.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and daily living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SSCI) 2012:33:1176-1182. (Category: Rehabilitation; IF: 3.201, Ranking: 1/64)
- Wang HY*, Long IM, Liu MF. Relationships between task-oriented postural control and motor abil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Down syndrome.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SSCI) 2012:33:1792-8. (Category: Rehabilitation; IF: 3.201, Ranking: 1/64)
- Sam KL, Wang HY*, Li C, Lo SK. Item hierarch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cerebral palsy quality of life for children. European Journal of Paediatric Neurology. (SCI) 2013;17:126-134.
- Wang HY*, Yang YH, Jong YJ. Correlations between change scores of measures for muscle strength and motor func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SCI) 2013;92:335-342.
- Chen KL, Wang HY, Tseng MH*, Shieh JY, Lu L, Yao KPG, Huang CY. The cerebral palsy quality of life for children (CP QOL-Child): evidence of construct validity.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SSCI)2013;34:994-1000.
- Chen TH, Yang YH, Mai HH, Liang WC, Wu YC, Wang HY, Jong YJ*.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Outcome Measures of In-Hospital and At-Home Visits in a Randomized,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for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Journal of Child Neurology (SCI) 2014; 29:1680-1684.
- Finkel RS , Mercuri E , Darras BT, et al. Nusinersen versus sham control in infantile-onset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SCI)2017;377:1723-1732.(One of the collaborators: Wang HY,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Nusinersen+versus+sham+control+in+infantile-onset+spinal+muscular+atrophy)
- Wang HY*, Tang YT, Long IM. Hand muscle strength and endurance of individuals with Down syndrome. Austin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 2020;7:1-4.
- 王慧儀。兒童早期療育課程的跨領域社區需求服務實踐研究。服務學習與社會連結學刊。2021;4:23-39。
- 劉玫舫,陳淑媚,王慧儀*。物理治療臨床見習課程的學習成效評估。物理治療期刊。2022;2:。
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 2000年12月 第一屆全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論文發表大會。彰化縣勞工教育學苑。
發表論文:重度發育遲緩兒童物理治療介入之效果評估。 - 2001年11月 第二屆全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論文發表大會。花蓮慈濟醫院。
發表論文:探討發展遲緩兒童的家長對復健治療的了解和滿意情況。 - 2002年3月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44次學術研討會。成功大學醫學院。
發表論文:父母親的心理社會問題對發展遲緩兒童持續接受早期介入治療的影響。 - 2002年9月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45次學術研討會。台灣大學醫學院。
發表論文:脊髓肌肉萎縮症患者之關節活動度。 - 2002年11月 第三屆全國遲緩兒童早期療育論文發表大會。台北市福華國際文教會館。
發表論文:動作治療的一種新觀念與介入技巧-TAMO。 - 2003年3月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46次學術研討會。中國醫藥學院。
發表論文:發展遲緩兒童家長的親職壓力。 - 2003年6月 The World Physical Therapy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西班牙巴塞隆納。
發表論文:Joint Range of Motion Limitations for Individuals with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 2003年9月 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47次學術研討會。台灣大學醫學院。
發表論文:運動功能發展遲緩兒童復健治療的效果測量。 - 2004年11月 第五屆全國早療相關服務論文發表大會暨國際研討會。花蓮
發表論文:分析腦性麻痺兒童粗動作功能評估量表的臨床反應性。 - 2005年6月 The 9th Annual International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congress。美國費城。發表論文:Muscle Strength and Joint Range of Mo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11. 2005年11月 第六屆全國早療相關服務論文發表大會暨國際研討會。台中教育大學。
發表論文:學齡前兒童行為量表評估的相關分析探討。 - 2006年3月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52次學術研討會。台灣大學醫學院。
發表論文:腦性麻痺兒童的呼吸力及身體組成與日常功能性活動的關係 - 2007年4月22日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54次學術研討會。陽明大學。
發表論文:黃紫琇,王慧儀: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之運動功能及適應性行為。 - 2007年6月2-7日 The 15th international world physical therapy congress.。加拿大溫哥華。發表論文:Self-Perceived Quality of Life for Adolescents in Taiwan。
15. 2007年10月20日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55次學術研討會。高醫大學。
發表論文:鄭振璋,王慧儀:中文版腦性麻痺兒童生活品質量表之建立 - 2007年10月20日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55次學術研討會。高醫大學。
發表論文:張耿維,王慧儀:長期照顧體系的居家物理治療介入之成效-95年度高雄市之經驗 - 2008年4月30日 Australian Health Outcomes Conference 2008。澳洲坎培拉。
發表論文:Concurrent responsiveness of measures for assessing motor-related abilities in individuals with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 2008年5月15-18日 2008 Asian Chinese Quality of Life Conference Development of a中國大陸廣州。QoL questionnaire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19. 2008年9月20日 第九屆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論文發表大會暨實務交流研習會。台中教育大學。
發表論文:龍綺汶,王慧儀:唐氏症兒童與青少年知覺動作表現的特性。 - 2008年9月27日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57次學術研討會。中國醫藥學院。
發表論文:龍綺汶,王慧儀:唐氏症兒童與青少年知覺動作表現的特性 - 2009年3月7日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58次學術研討會。台大醫學院。
發表論文:龍綺汶,王慧儀:唐氏症兒童及青少年動作能力與目標導向動作姿勢控制能力之相關性。 - 2009年3月7日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58次學術研討會。台大醫學院。
發表論文:王慧儀: 脊髓肌肉萎縮症患者運動相關功能的測量共同反應度。 - 2009年6月21-25日 19th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osture and gait research. Bologna, Italy.
發表論文: 龍綺汶,王慧儀:The relationship of motor performance and task-oriented posture control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Down syndrome. - 2009年9月26日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59次學術研討會。台南: 成功大學。
發表論文: 張耿維,王慧儀:長期照顧體系中接受居家物理治療個案之日常生活活動失能情形(Disability of Daily Life Activity in Individuals Receiving Home-Based Physical Therapy in Long Tern Care System) - 2009年9月26日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59次學術研討會。台南: 成功大學。
發表論文: 張耿維,王慧儀:接受長期照顧體系居家物理治療個案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之變化成果 (Change of Ability of Daily Life Activity in Individuals Receiving Home-Based Physical Therapy in Long Tern Care System) - 2009年9月26日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59次學術研討會。台南: 成功大學。
發表論文: 湯雅婷,王慧儀:唐氏症患者上肢肌力表現與身體結構之相關性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pper extremity strength and body composi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Down syndrome) - 2009年09月26日 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59次學術研討會。台南:成功大學。
發表論文:張耿維,王慧儀:接受長期照顧體系居家物理治療個案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之變化成果。 - 2009年09月26日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59次學術研討會。台南:成功大學。
發表論文:湯雅婷,王慧儀:唐氏症患者上肢肌力表現與身體結構之相關性。 - 2009年10月25日 第十屆國際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論文發表大會。台中:中國醫藥大學。
發表論文:湯雅婷,王慧儀:唐氏症患者上肢肌力表現與身體結構之相關性。 - 2010年3月31~24日 Paediatric & Child Health Division Annual Meeting in conjunction with World Congres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0。墨爾本,澳洲。
發表論文:王慧儀:Motor Ability and Adaptiv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 2010年4月29~5月2日 The 2ndAsia-Oceanian Conference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台北。
發表論文:王慧儀:Validating the cerebral palsy quality of life for children (CP-QOL-Child) for use in Chinese populations. - 2010年7月23-26日 首届全国康复教育学术大会。中國南京。
發表論文:王慧儀:台湾物理治疗课程的基本设置。 - 2011年3月26日 第一屆ICF學術研討暨論文發表大會。台北台大公共衛生學院。
發表論文:廖雅芳、王慧儀、李玉芳:ICF-CY應用之個案研討。 - 2011年9月24日 物理治療學會第63次學術論文研討會。林口長庚大學。
發表論文:張耿維,王慧儀:化膿性肝膿瘡併發敗血症患者之物理治療介入效果:個案報告。 - 2011年9月24日 物理治療學會第63次學術論文研討會。林口長庚大學。
壁報發表論文:張耿維,王慧儀,葉淑賢,高欣儀,李沛瑩,吳健明:運用品管圈手法增加住院患者出院後復健回診率的效果。 - 2011年10月22日 第12屆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國際論文發表大會。台中教育大學。
發表論文:王慧儀、廖雅芳:接受早期療育之發展遲緩兒童家長的困境 - 質性研究。 - 2012年3月31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64次學術論文研討會。台北台大公共衛生學院。
發表論文:廖雅芳、王慧儀:非密集性居家介入對動作發展遲緩兒童日常功能之成效。 - 2012年9月22日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65次學術論文研討會。高雄醫學大學。
發表論文:張耿維、王慧儀:小腦原纖維性星形細胞瘤併發腦膿瘍患者之物理治療介入效果:個案報告。 - 2012年9月22日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65次學術論文研討會。高雄醫學大學。
發表論文:張耿維、王慧儀、陳又萍、蘇昶源:基底動脈閉塞合併偏癱與複視患者之物理治療介入效果:個案報告。 - 2012年9月22日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65次學術論文研討會。高雄醫學大學。
發表論文:劉怡甫、王慧儀、李雅臻、楊竣翔、潘慧真、陳怡嘉:運用品管圈手法改善復健門診批價作業流程。 - 2012年10月20日 第13屆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國際論文發表大會。台中中國醫藥大學。
發表論文:廖雅芳、王慧儀:居家介入對動作發展障礙兒童日常功能之成效。 - 2013年3月23日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66次學術論文研討會。陽明大學。
發表論文:朱怡蓁,王慧儀:A pilot study: The effects of home-based therapeutic exercises for individuals with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 2013年9月9日 第六屆亞洲物理治療聯盟亞澳太平洋區域會議暨第12屆亞洲物理治療聯盟國際聯結大會。
發表論文:Yi-Chen Chu, Hui-Yi Wang:A Pilot Study: The Effects of Home-based Therapeutic Exercises for Individuals with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 2014年3月29日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67次學術論文研討會。台北台大公共衛生學院。
發表論文:黃婉筠、王慧儀:物理治療人員醫療失誤行為調查與發生因素認知探討。 - 2016年10月25-27日 Rehabilitation International World Congress 2016。英國,愛丁堡。 發表論文:王慧儀:Hand strength and endurance characteristics in individuals with Down syndrome
- 2016年10月。第十七屆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國際論文發表大會暨工作坊,台北。發表論文:廖雅芳,王慧儀*,李佳茵。社區遊樂場對腦性麻痺兒童之成效。
- 2016年10月25-27日 Rehabilitation International World Congress 2016。英國愛丁堡。發表論文:Hand strength and endurance characteristics in individuals with Down syndrome。
- 2019年5月。國立中興大學2019高等教育教學實務研究學術研討會,台中。發表論文:王慧儀:案例導向學習教學方法應用於跨領域課程。
-
2019年10月。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第78次學術論文研討會。發表論文:林昆瑩,莊瓊瑩,王慧儀:發展遲緩兒童的動作能力與體適能-先導性研究。
- 2020年05月。2020教學創新示範學校國際研討會-新世代的教學實踐典範,雲林縣。發表論文:結合數位教材於動作發展學課程之學生學習歷程研究。
-
2021年4月。 World Physiotherapy Congress 2021. 發表論文:Hui-Yi Wang*, Wei-Ming Lee: Effects of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on respiratory related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individuals with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 2022年6月18-20日。World Physiotherapy-AWP Regional Congress 2022 (on line)。發表論文: Hui-Yi Wang*, Kai-Chuan Wen: Daily living activities and participa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spinal muscular atrophy,獲大會頒發海報佳作獎(Best poster presentation award)。
專書及專書論文
- Wang HY (2004). Promoting balance and jumping skills in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 In: Jeffrey A Malard: Focus on Down Syndrome Research. NY: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Chapter 13.
- 王慧儀 (2004)。分析腦性麻痺兒童粗動作功能評估量表的臨床反應性。第五屆全國早療相關服務論文發表大會暨國際研討會論文精選。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第24-29頁。
- 王慧儀 (2005)。博士論文. 發展障礙兒童運動功能的評量與分析。
- 王慧儀 (2005)。學齡前兒童行為量表評估的相關分析探討。第六屆全國早療相關服務論文發表大會暨國際研討會論文精選。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第21-24頁。
- 王慧儀 (2006)。TAMO-一項動作治療的觀念及介入技巧。向光飛去-遲緩兒早期介入面面觀。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第100-106頁。
- 王慧儀 (2007)。操作治療學:按摩學簡介與技術。台中市:華格納出版社,第四章。(總編輯中)
- 王慧儀 (2008)。小兒物理治療學:腦性麻痺、神經肌肉疾病。台中市:華格納出版社。(總編輯中)
- 王慧儀 (2009)。兒童發展篩檢的台灣現況與突破。第十屆國際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論文發表大會。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第224-8頁。
- 王慧儀 (2009)。肌動學:人體動作的解剖基礎與機制。台中市:華格納出版社。
- Wang HY. Motor ability and adaptiv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bstract). Journal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 2010, 46 (supple2): 22.
- Wang HY. Validating the Cerebral Palsy Quality of Life for Children (CP QOL-Child) for use in Chinese population (abstract).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010, S48: 170.